全國服務熱線:400-080-4418
摘要:農業信息化既是信息化建設領域的重點,也是難點。對目前我國農村信息化承載的任務、實現條件、服務客體與建設主體、運行支撐體系等4個實踐問題的思考,為從根本上解決“三農”發展的出路問題提供決策參考。
與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社區信息化相比,農業信息化既是信息化建設領域的重中之重,也是難中之難。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各地從本地農村實際出發,探討了許多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模式。這些模式雖然在局部范圍、一定層次上緩解了農村信息閉塞、農民買難賣難問題。但從實踐結果來看,這些模式各有利弊,在服務的有效性、發展的可持續性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三農”發展的出路問題。如果提升到宏觀戰略高度分析,甚至有曲解農業信息化的涵義、偏離現代農業發展方向之嫌。對此我們有必要進一步對農業信息化的作用、實現條件、建設主體、服務客體以及運行的支撐體系等問題再行研究探討。??
一、農業信息化承載的任務?
信息化對促進農業現代化到底有什么作用?要說明這個問題,有必要從農業的特征及其發展規律、競爭要素入手進行簡要分析。?
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的實踐經驗表明,隨著這一進程的逐步深化,土地、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將逐步退居次要地位,制度、人才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將取而代之,成為新的競爭要素。而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在這一進程中始終居于先導和基礎地位,它通過聯機處理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環境信息、生產信息、交易信息,以滿足農業產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通過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交叉應用多學科高精尖技術在新品開發、生產調度、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應用,支撐并推進現代農業向產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終實現提升農業生產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的社會目的。由此判定,農業信息化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是信息技術在農業產業發展方面的不斷滲透和綜合應用過程,而并非只是一般意義上的信息網絡建設和信息傳播與交流。目前,發達國家農業增收的70%來自科技進步與技術應用,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85%,而我國只有48%。這一方面說明,我國在農業科技開發創新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昭示出科技進步將成為我國農業突破資源與市場雙重制約的根本出路。因此,只有準確把握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和農業信息化的真正涵義,才不至于在實踐過程中以偏概全,迷失方向,把農業信息化建設引入歧途。??
二、農業信息化的實現條件?
信息技術作為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先進手段,就其自身而言沒有任何社會屬性。而信息化則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是人類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相結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一個動態演進過程。因此,信息化不僅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而且還會因為其植根的制度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組織形態、應用方式的差異,其綜合效能的發揮程度也將大相徑庭。所以說,農業信息化的實現過程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普及與應用問題,還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綜合經濟實力、科技配套能力、社會法律制度等條件,也就是現行生產關系不斷適應先進生產力的變革過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經濟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從而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但對廣大的農村來講,至今仍然處于市場經濟的大門之外,土地、勞動力尚不能作為市場要素自由流動并參與市場配置,更不可能合法享受要素分配帶來的經濟收益。同樣,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科學技術也因缺乏良好的制度土壤而徘徊于農村社會之外,農業信息化在小農經濟的條件下也難有用武之地。這不僅是農村致貧的制度原因,也是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瓶頸。因此,只有將市場經濟體制引入農村社會,加快土地制度、戶籍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以及撤市并縣和鄉、村機構改革,使落后的生產關系盡快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才能為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也才能從根本上保障以信息化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現代農業的戰略目標。??[Page]
三、農業信息化的服務客體與建設主體?
農業信息化為誰服務,如何實現有效服務?應該由誰建設,用什么方式建設?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實踐中卻容易變得混淆和模糊。?
⒈服務客體?
我們致力于建設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現代農業,它與傳統小農經濟有著本質的區別:一是不同于傳統農業的生產形態,具有較高的科學技術含量;二是以產業化的思路發展農業,以工業化的方式組織農業生產。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高度的社會化分工合作形式為基礎,以現代科技手段為依托,用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完成農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因此,從宏觀層面說,農業信息化的服務對象是現代農業而非傳統農業;從具體的服務對象分析,應該是各類農業生產企業、農業合作組織、種養殖大戶和農產品加工經銷企業,而不是分散的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生產單元。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在小農經濟條件下,農民以戶為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產品標準化和服務標準化的要求,而沒有標準化的服務,也就沒有成規模擴散的服務和由此產生的利潤機會。所以,農業信息化的根本問題不是致力于解決一家一戶農民的買難賣難問題,而是重在構建與農業產業化相適應的經濟社會制度,重在培育以現代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組織為代表的現代農業市場主體。?
⒉建設主體?
同樣,在農業信息化由誰建設,用什么方式建設的問題上,我們也囿于傳統體制而難掙束縛。在我國城鎮,政府管理、企業經營、居民生活等不同需求是由不同的政府組織、社會機構、企事業單位分別投資建設并提供服務的,這種細化的社會分工從體制、機制上基本保證了服務的質量和服務的有效性。但在廣大的農村,“三農”問題卻緊緊地交織在一起。生產、生活、社會的概念在實際工作中并不十分明晰,“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幾乎所有的黨政工作、經濟工作、社會發展、市場服務等工作都由鄉鎮承擔,而我國近些年的農業信息化建設路徑,又大多是沿著“縣—鄉—村”這一傳統行政慣性向下延伸,這種一團亂麻似的工作體制和工作方式的績效較低。?
首先,行政主導下的建設模式不符合社會化分工原則,對社會投資容易產生擠出效應,不利于真正的農業信息服務主體——信息服務企業、中介咨詢機構和大中型農業企業的發展成長。?
其次,行政主導的建設路徑容易把農業信息化體系異化為行政體系的復制和再造,有違信息化建設的初衷。網絡的優勢就在于結構扁平、速度快捷,能打破時空界限實現直接鏈接。無論身處何方,只要網線聯通,只要有終端設備,無須任何中間環節都能得到交互式信息服務。但在行政思維主導下,層層建農業網站,層層設信息服務機構的做法已呈蔓延之勢。這種只重“鋪攤子、掛牌子、設位子、蓋房子”的行政思維對農業信息化貽害無窮。?
第三,行政主導下的投資模式不符合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助長了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造成重復建設,資源浪費。許多已建成的網站因設備配置差、維護頻率低、信息陳舊、點擊率不高等原因基本處于“冬眠”狀態,這不僅造成國家投資虛擲,資源浪費,而且直接影響了“三農”信息的對外交流。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變形扭曲的做法,長此以往將總體延緩農業信息化的發展進程,使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預期目標難以如期實現。?
因此,在今后的建設實踐中亟待理順政(府)市(場)關系,改革投資體制:凡屬公共基礎設施、政府行政管理和社會事務范疇的信息化項目,應由政府統一規劃、財政全額投資,公開招標建設;凡屬支農服務、商品購銷、市場建設等方面的信息化項目,應本著“政策引導、財政補償”的原則鼓勵企業和社會投資興建;同時要更新理念,節約資源,杜絕重復建設,鼓勵涉農單位和農業信息服務機構按照業務需求,自行選擇并優先使用國內、省內技術先進、市場占有率高、行業影響大、專業性強的大中型信息網站,以開展信息發布和農業電子商務活動。??[Page]
四、農村信息化的運行支撐體系?
信息化項目建設是一個周期性的工作,而信息系統的運行維護、服務發展是一項長期任務。農業信息化項目建成后以什么樣的模式運行,如何保證系統長久地發揮作用,是一個值得研究討論的問題。?
、闭鲗偷倪\行模式?
目前,各地農業信息系統主要是政府主導型的建設模式和運行模式。這種模式適用于農業經濟不發達,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其優勢是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建設,舉國家之力使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服務水平在短期內得到快速提升,為信息化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這種模式也有其不足之處:一是從長遠發展看,運行費用巨大,政府財力難以為繼;二是在傳統的小農經濟條件下,生產單元多而分散,生產品種五花八門,政府有限的人力很難滿足市場對信息的不同需求;三是政府部門的長處在于宏觀信息和政策信息的服務,而對農戶渴求的致富信息、科技信息、供求信息缺乏有效的供給能力;四是政府對社會公共服務的性質是義務性、普惠性的,而這種與利益機制缺乏有效聯系的服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服務錯位、不到位的現象。此外,政府的官僚性質也容易造成成本居高不下,服務效率低位徘徊的局面。?
⒉市場主導下的運行模式?
市場主導下的運行模式由企業、社會團體、合作組織、專業機構等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維護運行、提供有償信息服務。這種模式的優勢是專業化程度較高,對市場變化敏銳,提供的信息有很強的針對性,服務有保障性。一般來講,其服務收費越高,信息的經濟價值越大,對信息使用方帶來的效益越高。這種為特定對象服務的會員制信息服務模式,是未來信息服務發展的方向。但對欠發達地區來講,獲取信息的成本太高,農戶難以承受。?
⒊政府主導與市場結合的運行模式?
因此,主客觀條件決定了我國在農業信息化的推進道路上,必須探討一種適合國情和本地實際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運行模式,即:政府主導與市場結合的運行模式。這種模式主要由3個層次構成:?
⑴宏觀層面。由政府主導,主要做好農業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建設重點規劃,利用財政資金搞好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府統一開放的農業信息網絡平臺,為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和主流信息服務。?
、浦杏^層面。通過政府規劃引導、優惠政策支持和財政適當補貼,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專業網站,為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組織和農村種養殖大戶提供有償的個性化服務。?
、俏⒂^層面。在農業生產第一線,通過稅收、土地、物流、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扶持和一次性無償配備終端信息設備等辦法,引導民間信息服務機構、農業協會等信息服務中介組織按照利益機制和市場運作方式,為農戶提供實用、有效、廉價的市場信息服務,并進而通過利益回饋機制保障信息服務的持久性和有效性。如甘肅酒泉市的洋蔥協會、定西市安定區的馬鈴薯協會、天水的果品信息服務中心(站)等,這些被民間戲稱為“一分錢協會”的信息服務組織,經過幾年的發展運作,已成功地將甘肅本土大宗農產品運銷各地,打開了全國市場,并且在市場上爭得了一定的定價權和話語權,在農產品結構調整、先進技術推廣、農民增產增收乃至勞務輸出等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已成為農村信息服務的主力軍。?
通過上述分層建設,既符合政府為社會提供公益性、普惠性的公共服務職能,有利于調動社會投資的積極性,也能大限度地滿足現階段農村社會對信息的不同需要,從而構建起一個分工合作、功能互補、立體交叉、多層運行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
Copyright 2008 © 上海網至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1006570號-13 滬公網安備 310114020073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