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400-080-4418
一、web2.0不能脫離web1.0孤立存在
web2.0有一個基礎,就是web1.0,沒有1.0,就不會有2.0。我們吃飽了,不是因為我們吃了“第二個饅頭”,而是因為我們吃了兩個饅頭——先吃了第一個,再吃了第二個。
web2.0概念大行其道的這幾年,我見過一些網站,死的死殘的殘。在與這些網站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的心態都很不好。簡單地說,都以為UGC模式,只需要幾個美工和程序員搭個網站,然后用戶就會滾滾而來提供內容,從而吸引更多用戶來滾雪球。
他們都以為,只要貼上個“我是web2.0”的標簽,便可以在一夜之間超越傳統網站幾年的內容積累、便可以永遠不用去考慮傳統網站越發專業和龐大的編輯團隊、便可以把原本計劃中做營銷推廣的支出用來花天酒地……
歸根結底一句話:他們以為web2.0是神丹妙藥,他們以為web2.0是座金山,他們以為web2.0就是捷徑。
用很少的時間和很少的錢,輕輕松松就可以干掉那些辛苦積累了幾年的傳統網站。這不是什么模式,這是做夢。
當然現在不會有人這么2了,據說都“回歸理性”了。對于我來說,我一直都想弄清楚web2.0這個思想為什么會出現。我是從底層做起來的,所以我和各位的感受往往錯位。在我看來,web1.0這個拷貝傳統媒體的門戶模式,在過去幾年走到了瓶頸。比如說,隨著網絡的普及和信息的增長,門戶的頻道開始變得越來越多,頻道的欄目開始變得越來越繁瑣,而建設他們的編輯的規模開始變得越來越龐大……相反,這些新增頻道往往長時間都不會有什么實際收益(還嚴重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和混亂了網站的信息結構)。
而即使是這樣,網站的信息輸出能力,也越來越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了。本質上,就是由少數精英所供給的媒體信息速度,跟不上信息本身的加速度增長。
(實例:前幾年,幾大門戶都開始削減頻道和頻道外包)
所以不考慮其他方面的決定因素,僅就這一點來看,UGC模式也是事在必行(據說大眾傳播學在70年代末就已經提出了UGC的概念)。
這樣說的意思是什么呢,
1、web2.0是自然發展的結果,它有其誕生的基礎;
2、有基礎的事物,便不能脫離基礎而單獨存在
也就是說,單純的所謂“web2.0”,是沒有根基的。1+1方為2,太多的web2.0網站并沒有經過web1.0的積累沉淀,也沒有走入過web1.0 的瓶頸——沒有瓶頸導致網站本身(某種程度上來說)就不存在web2.0模式的需要。然后加之經營者浮躁病態的心理,99%的web2.0網站都無法沖破第一臨界點,陷入到“零用戶導致零內容——零內容導致零用戶”的死循環。
(插個話:我見過一些很有意思的“孤立的web2.0網站”,用戶龐大的facebook在放開之后,其實是給這些網站提供了一個突破用戶第一臨界點的平臺。)
如果將web2.0作為web1.0的延續來看的話,適合做web2.0的,其實就是那些傳統門戶(綜合/垂直)型網站。多年積累的內容和用戶可以讓他們輕易突破web2.0的第一個臨界點,更重要的是,UGC模式所創造的內容,可以有效解決門戶型網站的一些天然問題。(新浪博客的成功,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所以我的看法很保守: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存在“web2.0的革命”,有的只是web1.0網站的2.0改造。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非門戶做web2.0必死,但如果是憑空做,恐怕絕大多數情況下,網站都需要先把1.0時代的路程走一遍才可以——就算你吃的是第二個饅頭,但是為了填飽肚子,也要把第一個饅頭吃掉才行。比如豆瓣,其實就是這樣;比如絕大多數的論壇,也是這樣。
二、SNS不能脫離web2.0孤立存在
SNS是在“人”的基礎上產生的,有人的地方就有SNS。從BBS到門戶再到web2.0,SNS其實始終存在于網絡應用之中,;煺搲娜丝赡芫蜁惺艿竭@一點。
但是SNS作為一個明確的概念或思路被提出和應用,也就是近兩年的事。同web2.0一樣,我一直想搞清楚其中的緣由。[Page]
從我的角度來看,互聯網應用的初期,需要解決的是基礎信息的鋪蓋,所以誕生了可以集中閱讀的門戶模式;
隨著信息不斷加速度增長,門戶模式無法滿足信息的承載傳播需求,于是誕生了UGC模式;而現在,UGC模式的普遍應用,將“人”這個要素提高到了表層,人人皆浮出了水面,隨之而來的,便是人際網絡的需求。
SNS的誕生在一個角度來看,應當是以這樣一條線索發展而來的。
我記得剛接觸網絡的時候,周圍的朋友都是清一色的上網聊天,翻來覆去的聊天室。當時我覺得奇怪,上網和陌生人煞筆似的“你好”、“你是男是女”、“你多大啊”、“你是哪里人”有什么意思,想說話和周圍誰不能說。
現在對于一些“SNS應用”我也是一樣的態度,“開心網”那樣的應用我覺得很無聊(他們確實做了一個很好的開局)——如果要維系自己的關系網,任何線上手段,其實都不如實際生活中來得豐富多彩和直接有效;ヂ摼W,是用來做現實中做不到的事或難以做到的事的,而不能是拙劣地模仿現實。
對于 SNS本身,我是認可的,我覺得這是發展的必然,但同web2.0一樣,它必須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才能發揮作用,單純的SNS沒有意義,也注定失。ó厔倮蠋熣f,“SNS是好東西,但僅僅是SNS不是好事情”)。SNS得以提出,是在互聯網解決了信息提供的前提下、用來解決用戶浮上表層后的基本交互需求的。所以我不大喜歡將SNS歸入web2.0,它本身是web2.0發展的延續,或是web2.0發展之后自然產生的問題解決方案。
以論壇這個包羅萬象的基礎應用來說,沒有內容,哪來用戶(web1.0);沒有用戶,哪來更多的內容(web2.0);用戶都不發帖,如何形成人際關系(SNS)。
當然我也不是說非門戶做SNS必死,不過非門戶做SNS,我感覺是空中走鋼絲,險而又險。facebook、twitter都是很好很好的,不過那畢竟是美國的環境,未必適用于中國。而且——web1.0的應用在各行各業誕生大大小小數不清的盈利的網站,web2.0和SNS到現在也不少年了,也就那么屈指可數的幾家而已。
單就門戶來說,如果拋開QQ這個怪物的話,sina適合web2.0,因為一般來說內容的提供它做得;而適合 SNS的,我覺得是網易,因為網易的跟帖很強。現在“三大門戶”里有兩個都公布了SNS方案,我覺得都沒做準,白社會和新浪朋友似乎都是孤立的SNS,沒有和他們的1.0、2.0業務融起來,就看網易以后怎么搞了。
如果是非門戶型網站,只要用戶形成規模并處在表層(是還有一些原始交互),SNS應用都是一個自然結果,比如B2C C2C ,比如P2P下載,比如一些信用卡網站等等。
前段時間豆瓣說我的理念與他們不一致。其實我覺得應當是一致的,作為一個沒有傳統積累的web2.0網站(現在有人說豆瓣是SNS網站- -),豆瓣幾乎是唯一一個走完全程的。它從工具開始,有效地聚集了第一批用戶(由工具來聚集初期用戶方面麥田老師以前寫過篇博,我個人深為贊同);由于行業的正確(圖書,讀過書的人往往都有述說感想的需求),豆瓣積累了第一批內容;又由于用戶天然處于表層,于是產生了SNS。現在工具、社區、媒體三合一的豆瓣,其實正是貫徹了web1.0、web2.0、SNS這樣一條發展線索,無論拿傳統資訊網站來參照,還是拿web2.0網站來參照,豆瓣都是一個模范,因為它完整了絕大多數的網站(絕大多數)應有沒有的發展線索。
Copyright 2008 © 上海網至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1006570號-13 滬公網安備 31011402007386號